当前位置: 主页 > 汽车保养

案例说:4s店不想让你知道的PDI防坑指南【建议收藏】(4s店pdi检测)

原标题:案例说:4s店不想让你知道的PDI防坑指南【建议收藏】【前言:本喵去年10月办了一个奥迪车主维权的案子,在办案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案件的关键点在于「PDI的作业时间」进行检索之后发现4S店和车主因为PDI产生的纠纷非常多,但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对此进行统一规定。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情况,本喵写了这篇小文向大家介绍一下PDI以及从案例中提炼出的审判规律,希望能帮助更多人认识PDI,避免买车过程中掉进4s店的千层套路】PDI的场景与此图类似PDI和进口车一样是舶来品。

PDI的全称是Pre-Delivery Inspection,可以简单理解为“交付前检查”或者“售前检查”由于车辆从出厂到最终交到消费者手中可能会经过较长时间的运输、储存,为了确保消费者买到的车符合出厂时的标准,销售商会在交车前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即PDI,并且形成书面检查报告。

就好像我们去yi院做体检,会进行血常规、内科、外科等不同检查项目,体检结束后领取体检报告一样,PDI报告就是车辆的“体检报告”PDI是免费的,是4s店提供的配套服务,目前国产车的规则不同,但进口车在交车前都需要做PDI。

做PDI时消费者尽量到场,而且销售商应当在交车时将书面的PDI报告交给消费者并确保消费者认可、签收另外对于一些高档的进口轿车来说,PDI会激活车辆的操作系统,使车辆进入驾驶状态;同时PDI作业也会触发质保期起算。

因此消费者需要对PDI格外留心,以防商家背地里做手脚不过正因为PDI由销售商主导进行,实务中常常出现销售商为了尽快将车辆卖出而隐瞒PDI结果的情况通过对新闻和案例的整理,本喵将销售者的隐瞒分为三等:第一等是轻微的外观瑕疵。

这种瑕疵不明显,也不影响车辆的使用性能,通常是在运输或者储存过程中遇到小的剐蹭导致车辆表面损伤,也有一些情况是配件有异响、金属部位生锈等等比如著名的“贵州宾利案”,导致纠纷产生的一个情形就是销售商更换了窗帘总成。

第二等是严重的外观瑕疵,有时会影响车辆的使用性能比如车辆在运输过程中遭到碰撞出现大面积外观损伤,或者部分重要零部件的严重损坏等等,这种暴力伤害有时候也会影响到车辆性能第三等就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改装改装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可能是二手车改装、事故车改装,或者更换核心零部件比如发动机等,但其结果都是极大地改变了车辆的外观和性能,因此这是性质最恶劣的一类行为。

上面三类是比较常见的情形,除此之外还可能涉及「PDI的真实时间、有无书面报告、是否如实告知检查结果、是否交付书面报告」等这些行为中的任何一种都是对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侵犯,但由于在性质和结果上存在较大差别,因此法院的保护力度也不尽相同。

涉时会直接引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要求销售商“退一赔三”。

不过在梳理了大量的案例之后本喵也发现,“退一赔三”有时候并不是最理想的方案而且即便消费者起诉到法院,“退一赔三”的主张也不一定都能得到支持目前法院对这类案件的基本处理规则,仍然与车辆的受损程度、销售商的主观恶意程度、给消费者带来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首先,如果车辆是因为外力造成的轻微外观瑕疵,销售商在PDI作业中自行进行修复的,即便销售商没有将这一情况告知消费者,法院通常也不会判决“退一赔三”,而是会按照行为的恶劣程度判决销售商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正如前文提到的“贵州宾利案”,一审贵州高院直接判决“退一赔三”,二审最高院改判赔偿11万元左右。

其次,如果车辆遭受过严重的外力损害,此时要看这种损害是否影响到车辆的使用性能比如上海某法院曾经的案例是车辆在运输过程中被滚落的山石砸伤前盖,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发动机,销售商自行修理、更换后未告知消费者,最终法院判决销售商“退一赔三”。

最后,也是最恶劣的一种行为,那就是销售商在PDI过程中“SEO”,比如通过篡改作业时间等,来故意隐瞒车辆存在的重大质量问题通常这种情况下法院才会判决销售商承担“退一赔三”的责任比如深圳中院的案例,4s店将事故车当作新车卖给消费者,两审法院均判决“退一赔三”。

此外,还有一些无法进行归类的情况,但法院的判决结果通常都会考虑车辆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车辆的使用性能、销售商的主观恶意程度、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程度等,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买车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每个人都希望买到最好的产品。

老话说“买家没有卖家精”,消费者在交易前了解一些基础知识仍然是有必要的而且一旦真的在交易过程中遭遇不诚信或者欺诈,也应当积极主张权利因为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当把希望寄托在销售商的良心发现和高度自律上。

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最后祝大家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